回顧PMBOK重要知識點之五
第五章 項目范圍管理
1、項目范圍管理是確保項目包括成功完成項目所需的全部工作,但又只包括必須完成的工作的各個過程。 2、制定項目范圍管理計劃,記載如何確定、核實與控制項目范圍,以及如何制定與定義工作分解結構(WBS)。 3、產品范圍是指產品、服務或成果的特征與功能,主要指結果;項目范圍是指為提供具有規定特征與功能的產品、以及有關的工具,均需記載于項目范圍管理計劃之中,主要指過程。如果產品范圍變化,項目范圍一定會變化。 4、經過批準的詳細項目范圍說明書,相應的工作分解結構,以及工作分解結詞匯表是項目的范圍基準。 5、PMI理念不允許客戶做范圍潛變,不允許團隊做項目鍍金。 6、如果客戶突然減少資金,項目經理就應在減少范圍;投資人突然減少資金,項目經理就應在最終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重新計劃。 7、項目范圍是否完成是以項目管理計劃、項目范圍說明書、相應的工作分解結構,以及工作分解結構詞匯表作為衡量標準,而產品范圍是否完成則以產品要求作為衡量標準。 8、組織過程資產是能夠影響項目范圍管理方式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方針、程序和指導原則。 9、PMI理念中計劃編制由項目團隊共同完成。 10、編制的基礎是項目啟動過程中記載于項目初步范圍說明書內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設和制約因素。利害關系者的需要、需求與期望經過分析變成了要求說明書。在進入范圍定義前,項目經理需要確認所有的需求和干系人的預期。 11、項目范圍說明書是為滿足項目章程需求所要完成的工作。 12、關于六頂帽子思維(水平思維),藍——冷靜邏輯思維;黃——樂觀積極思維;白——中立客觀性思維;綠——跳躍創造性思維;紅——感情直覺思維;黑——謹慎消極性思維。 13、如果執行組織不使用項目初步范圍說明書,則應取得或提出類似的信息,包括產品范圍說明書,并用于制定詳細的項目范圍說明書。 14、質量功能部署QFD,也可叫做目標優化矩陣。其定義是為保證產品能為顧客所接受,企業必須認真研究和分析顧客需求并將需求轉換成最終產品的特性以及配置到制造過程的各個工序上和生產計劃中。即識別客戶滿意的關鍵要素,找出措施滿足這些要素,把措施布置到生產過程中。 15、產品分析是將項目目標變成有形的可交付成果和要求說明書,每一應用領域都有一個或多個普遍公認的方法,尋找最佳的產品和生產方案。產品分析包括諸如產品分解、系統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價值分析和功能分析等技術。質量功能開發過程也是產品分析的一種。 16、其它方案識別是用來提出執行與實施項目工作的不同辦法的一種技術。即通常使用各種各樣的通用管理技術,最常用的是頭腦風暴法與橫向思維。六頂思考帽是水平思維的典型例子。 17、利害關系者分析識別各種各樣利害關系者的影響和利益,并將其需要、需求與期望形成文件。 18、項目成功的定義,客戶滿意(從主觀角度講,即干系人滿意)與實現目標(從客觀角度講,即項目達成目標)。 19、項目范圍說明書還是所有項目利害關系者對項目范圍的共同理解,說明了項目的主要目標。它是自下而上進行編著的,是未來項目決策的依據。 20、項目目標包括可測量的項目成功標準。 21、項目要求說明書說明了項目可交付成果為滿足合同、標準、技術規定說明書或其他正式強制性文件的要求,而必須滿足的條件或必須具備的能力。 22、產品驗收準則確定了驗收已完成產品的過程和原則。 23、項目制約因素,會影響項目團隊的選擇。制約因素是確定的,大體可包括四方面:法律的、社會的、經濟的、環境的。當項目根據合同實施時,合同的條文一般都是制約因素。最常見的制約因素是預算有限。 24、項目假設列出并說明同項目范圍有關的具體項目假設,以及其在不成立時可能造成的潛在后果。假設是不確定的,充滿足不確定性隱含風險,會影響到項目規劃的所有方面,需要漸進明細,一定要把假設寫下為。 25、進度里程碑是顧客或執行組織可能識別里程碑,并為這些里程碑規定強市性日期。這些日期可以當做進度制約因素看待。 26、項目技術規定說明書識別了項目應當遵守的技術規定文件。 27、屬于工作分解結構底層組成部門的計劃工作叫做工作包,也叫工作細目,它可以安排在進度表中,估算費用,進行監控,有助于利害關系者理妥項目的可交付成果。 28、使用工作分解結構的作用是便于組織工作,避免工作因失去控制而拖延,為項目估算提供基礎。 29、分解的目的在于便于控制,IT行業慣用80小時原則。要在很遠的將來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子項目,可能就無法分解。這種技術有時候叫做“滾動式”規劃。 30、在創建WBS過程和活動定義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分解,他們的區別在于WBS過程中最終產物是可交付成果(名詞),在活動定義過程中最終產物是活動列表(動詞)。 31、分解整個項目工作一般需要有下列活動:識別可交付成果與有關工作,確定工作分解結構與編制;將工作分解結構的上層分解到下層的組成部分;為工作分解結構組成部分提出并分配標識編碼;核實工作分解的程度是否必要而又足夠。 32、賬目編碼Code Of Account,用于惟一確定項目工作分解結構每一個單元的編碼系統。 33、會計科目表Chart Of Account,對項目成本進行分類監控的任何編碼系統。 34、一般都為工作分解結構每一組成部分包括工作包與控制賬戶,賦予一個唯一的賬戶編碼標識符。這些標識符形成了一種費用、進度與資源信息匯總的層次結構。主要有組織分解結構OBS,材料清單BOM,風險分解結構RBS,資源分解結構RBS。 35、如果在制作工作分解結構過程中有批準的變更請求,則項目范圍管理計劃可能需要更新,以便將批準的變更納入其中。 36、范圍核實是取得利害關系者對已完成的項目范圍與相應的可交付成果正式驗收的過程。如果項目提前終止,則項目范圍核實過程應當查明并記載完成的水平與程度。范圍核實與質量控制的不同之處在于,此過程主要關心驗收可交付成果,而質量控制主要關心滿足為可交付成果規定的質量要求。質量控制一般先于范圍核實進行,但兩者也可能同時進行。 37、檢查是上級對下級的督查,包括通過諸如測量、仔細檢查與核實等過程判斷工作與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要求與產品驗收原則的各項活動。檢查有評審、產品評審、審計與演練等各種名稱。 38、已經完成但尚未驗收的可交付成果也記載下來,并附有未驗收的理由。 39、范圍變更的五種來源,外部事件,最初制定產品時存在失誤或漏洞,最初制定項目范圍時存在失誤或漏洞,增值變更,實施應急計劃或權變計劃。 40、范圍控制的目的是要避免范圍蔓延與鍍金,避免的方法是做好范圍控制,預防的方法是做好范圍定義。 41、范圍變更請求的不同來源有四種,口頭的或是書面的,直接的或是間接的,外部提出的或內部提出的,法律強制的或可選擇的。 42、隨著項目的日趨復雜,項目的范圍的不確定程度會增加。 43、變更控制程序,范圍變更申請,引發成本變更分析/引發工程變更分析/引發質量變更分析,變更綜合評估,批準變更/否決變更。 44、項目范圍變更控制系統,記載于項目范圍管理計劃,規定了項目范圍與產品范圍變更所應遵循的程序。該系統包括文字工作、追蹤制度,以及核準變更所需通過的審批層次。 45、項目績效測量數據用于評價偏差的大小。 46、備選方案的方案,其目的是提高經營效益。主要包括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價格。 47、降低成本的手段有外包非核心競爭性的部件,設備技術改造除低消耗,裁減員工或降低員工工資,培訓員工以提高員工效率,批量定購原料以降低單價,改用可以降低成本的原料。 |